全部分類
結合2018年5月7-9日無錫第五屆新能源材料會議交流,對2018年全球鋰資源供給增量進行了梳理和分析,發現擴產增量確定性比較高的主要是具備成熟產線和工藝技術的龍頭企業,2018年合計增量約3.94萬噸(LCE,不考慮DSO;鋰業分會預測2018年增量約5.4萬噸)。
當前,中韓關系保持良好發展態勢。韓國電池企業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失去了高速發展的三年,如今正厲兵秣馬,準備繼續在中國加大投資增加產能。如何看待韓國電池企業進入中國市場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話題。
記者從清華大學核能與新能源技術研究院新型能源及材料化學研究室獲悉,燃料電池關鍵材料催化劑產業化生產難題,已被清華大學氫燃料電池實驗室與武漢一家科技公司的聯合研發團隊攻克。
2018年,新能源汽車幾乎是當前最具確定性、未來最具爆發性的產業領域。下面,通過系列券商策略會,為大家收集整理10個關鍵詞,從中可以窺探出,為什么新能源汽車是未來的風口!
新能源汽車市場經過3年的高速發展與調整適應,幾種技術路線動力電池的競爭力基本已見分曉——乘用車市場是三元的天下,客車市場鐵鋰是主流,唯獨專用車,尤其是物流車市場,三元、鐵鋰、錳酸鋰三種動力電池何者見長還未有一個定論,筆者下面做一個細致的分析。
目前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幾乎已經成為電動汽車的代名詞,但實際上新能源汽車除電動汽車之外,還包括氫燃料汽車、太陽能汽車等等,相對于較為遙遠的太陽能汽車,氫燃料汽車在近幾年開始逐漸進入產業視野。
意大利博洛尼亞大學發布消息稱,該校研究人員經過8年努力,研發出了新型半固態氧流量鋰電池NESSOX。具有高達1兆瓦時/噸能量密度,可以像汽車“加油”一樣,在幾分鐘內通過更換電池內部液體電解質完成充電。該電池采用一種新型液體電解質,能夠有效抑致電池失效的物質生成,并保持電池性能穩定,這種新型高能量密度半固態鋰氧電池表現出了優異特性。
但進入新世紀,整個歐洲汽車工業界都不安地發現,世界上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電池生產商,都在中日韓三國。如果將整個行業向電動汽車轉型視為必然趨勢,“遠東地區”很有可能將成為新能源時代的主導力量。
固態電池在生產流程、工藝方式皆與鋰離子電池不同,其成本會比液態電池高很多。目前,海內外各大企業都在相繼加大投資,研發成本低且能量密度高的固態電池技術。記者帶你來看海外企業都是如何布局:
能量密度固態鋰電池方面取得了階段性的進展,在高能量密度、高安全全海深固態鋰電池產業化示范方面,攻克全海深長續航動力電源的關鍵核心技術,已經實現11000米壓力艙考驗和全海深示范應用,助推國家深海電源邁向新高度。
9月11日,德國《汽車周刊》報道,大眾公布大規模電動車發展計劃《RoadmapE》,到2030年大眾全部車型都將有電動版,投資500億歐到電動車電池,200億歐到電動車。